日本北海道航天港的晴空下,一枚印着“jtSPACE”标志的火箭腾空而起。仅仅数十秒后,这枚12米长的VP-01火箭便在众目睽睽中偏离轨道,第二级启动自毁程序,如断翅之鸟坠落在1.2公里外的土地上——距离原计划的太平洋落点,仅一步之遥。这是2025年7月12日台湾晋升太空公司在日本首秀的惨淡结局,也是日本首次允许海外资本火箭在其领土发射的历史性尝试。
技术困局:尾翼碎裂背后的航天短板
火箭升空后,第一级分离看似顺利,但关键的第二级却因“尾翼碎裂”触发安全机制而自毁坠落。晋升太空公司宣称引擎点火、推力控制等环节“顺利完成”,将失败轻描淡写为“宝贵经验”。然而对比2021年同一发射场成功升空的日本“星际科技”火箭,此次折戟暴露了台企在航天系统工程上的脆弱性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SPACE COTAN社长小田切义宪的矛盾表态:一面称“发射顺利进行”,一面又表示需调查第二级异常。这种商业公关话术,掩盖不了12米长的VP-01火箭仅飞行不到一分钟便坠毁的技术窘境。
地缘投影:离岛发射原因
此次发射选址本身即暗含政局叙事。晋升太空选择通过日本子公司jtSPACE在北海道发射,公司名称中“j代表日本,t代表台湾地区”的组合引发网民讥讽“脊椎弯曲到何等程度”。当台湾本土拥有可建设发射场的离岛,却舍近求远与日本合作,其技术依赖背后的政态不言而喻。
火箭坠地后,社交媒体涌现辛辣讽刺:“疫苗水平不高叫‘高端疫苗’,火箭发射失败却名‘晋升太空’”。更有观点犀利指出:与其赴日上演“归心似箭”的失败戏码,不如正视祖国大陆的航天实力——毕竟“你要多少导弹祖国母亲就给你发射多少”。
未来迷途:商业航天的现实壁垒
本次VP-01火箭采用固液混合燃料,标榜“低成本低风险”,却连100公里的亚轨道高度都未能触及。其1.4吨的体格被网友调侃“比中程导弹还小”,质疑其技术含金量。当全球商业航天进入星舰重载时代,此类微小型火箭即便成功,市场空间也已日益逼仄。
火箭残骸散落处,北海道牧草依然青翠。这场耗资不菲的“跨国首秀”,技术层面暴露了系统工程整合的短板,地缘层面折射出舍本逐末的尴尬定位。
当网友戏谑“成功命中地面”时,台岛航天梦的破碎声已随坠落的烟尘飘散——若不能融入祖国航天体系,此类“外邦发射”的烟花秀,终不过是耗尽资源的无根飘萍。
#台制火箭在日本发射后不久坠落#
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